观点:马斯克为什么与众不同?-pg电子官方网址
【太平洋汽车 行业频道】主观来讲,我并不喜欢马斯克。但是我喜欢逛书店,这几乎成了我每天的消遣。
如果你也经常逛书店,就会明白过去的几个月时间,我为什么过得并不开心了。马斯克传记的畅销,让这本书几乎占据了所有书店最显眼的位置,成排地摆在那里。试想一下,当你走进一家咖啡馆想要消遣一下,或是短暂逃避现实的浮躁,可是每次一进门你就会你不喜欢的同事或老板就坐在最靠门边的位置,你是什么感受?
书的封面是马斯克本人,双手合十,眼睛盯着前方,似乎在与每个过路人交流。深邃且虔诚的眼神里,我能感受到一种类似“人格”的东西,我相信他是有信仰的,但信仰的对象应该不是耶稣。
每当我看到这一排排的“眼睛”,我的大脑都会被他彻底占据。他似乎在对我说:“过来!你这小子!翻开我,阅读我,理解我,崇拜我,成为我”。但我知道我并不想崇拜他,也不想成为他。事实上,我也不可能成为他。
但是每次的相遇都逼着我对他进行思考。我的思考几乎只围绕一个问题:为什么马斯克显得这么与众不同?
一个汽车领域的媒体人,会近乎本能地关注马斯克这个人,我也不例外。我想知道的是,如果马斯克吸引人的是他的魅力,那这个魅力来自于哪里?我身边不乏喜欢他甚至崇拜他的人,有些人觉得马斯克的魅力在于他雷厉风行且灵活聪明的处事风格,还有些人觉得他是一个做事果敢,行动能力极强的人……
老实说这些解释根本说服不了我,原因很简单,这些品质几乎在每一个世界首富以及全球知名的企业家身上都能看到,换句话说这些是普遍品质而非独特品质。这些回答根本解释不了为什么让自己的传记占领书店c位的是马斯克而不是其他哪个成功人士。
在我看来,马斯克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既有典型资本家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处世风格,同时又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能够把这两种相互矛盾的集中在自己身上。
首先,作为一名企业家,马斯克崇尚竞争,追求极致的效率和利润,具有赌博精神。
前段时间,马斯克说不需要工会,因为他会给员工最好的收入和待遇,让他们都能成为富翁,实现财富自由。他说:“不需要一群人对抗另一群人”。
很多人觉得马斯克说这些话,恰恰体现了他对员工的珍惜和爱护,是一个出手大方,爱护员工的老板。或许吧,但我从中看到的,是更加赤裸的竞争文化,从中嗅到了更具性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味道。
马斯克犯了个错误。工会的关键作用是制衡,而不只是和老板、政府唱反调。工会的存在是要让工人、老板和政府之间保持相互依靠式的稳定,哪怕这种稳定是被动的。西方民主政体也是构筑在类似的“被动”之上。
如今的情况是,并非特斯拉不需要工会,而是整个世界都在逐渐不需要工会了。正如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认为的,在全球化浪潮下,传统意义上的阶级在消亡,工会在衰落,流动的性让个体需要解决根本不是他们造成的问题,而个体同时又不具备能力和资源去解决这些问题。个体在变得无依无靠。
旧有的资本和劳工之间关系的经典模型就是工厂。一方面,福特的流水生产线是泰勒制劳雇关系的具体体现。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中阐述的工人劳动效率最大化在福特t型车的生产过程中有着完美的展现。而另一方面,福特工厂形成了工厂所有者和工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工厂所有者需要忠诚的员工在每个工作岗位发光发热,而多数员工都清楚,从自己进入工厂当学徒的那一天起,一直到自己年老退休,都会一直待在这家工厂。
这是资本与劳工的双方“契约”。但是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这个“契约”被老板单方面撕毁了。
鲍曼在他的书中谈到,“全球化让权力成为世界性的,而政治依旧是地方性的”。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资本家有能力逃脱本国法律的约束,也能脱离国家层面的限制。资本可以轻松转移国外,工厂也可以全世界“开花”。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昂贵,那就用廉价的移民劳动力,或是把工厂开到发展中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资本的出路增多了,也就不再需要依赖固定的工人群体,而工人们并没有过多的选择,他们需要养家糊口。竞争机制随之而来,工人们别无选择,被竞争文化左右,阶级内部的团结被撕裂。
竞争!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重新甚嚣尘上。二十上半叶是阶级、民族与种族之间的,而如今成了每个个体之间赤裸裸的。
我相信马斯克说的,他的员工都会实现财务自由,但同时我也相信,就像如今不再有真正的阶级共同体一样,今天或许你我属于他所说的那个“富豪”群体,但明天可能就不是了。
你是否属于这个群体不取决于你是什么阶级,什么社会身份,而是取决于每个个体的成王败寇。这一切,马斯克说的算。
我并没有完整看过马斯克的这本传记,只是大略翻了翻,所用时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我知道很多人会说“你都没看过就来评论他,怎么可能客观?”但是人物传记本身也并不客观,它只是让我们从另一个人的视角去看待并解读这个世界。
在翻看中我看到了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是关于特斯拉工厂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来解决工厂用电问题的。在安装过程中,工人们在每英尺瓦片上用两颗钉子进行紧固,但马斯克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要求改用一颗钉子。有人反对说这样做可能会漏水,但马斯克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防水效果只要比筛子强、比潜艇弱就行了。但事实证明一颗钉子根本压不住,很快马斯克就改变了主意,安装改用两颗钉子。
马斯克说过:“删除要求当中所有你能删除的部分和流程,虽然你可能还得把它们加回来。事实上,你如果最后加回来的部分还不到删除部分的 10%,那就说明你删减得还不够”。
马斯克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怕犯错,并且能承认自己的错误,但同时他对于效率和成本的极致严苛要求,也让他带有了典型资本家的风格。这种极致追求,同样适用于员工。
当马斯克端着陶瓷脸盆进入推特总部的时候,估计很多推特员工会说:“看!那就是我们的饭碗,被他拆了端在手上!”
马斯克收购推特一年后,员工裁掉了75%,成本降低了60%。
但是!
如果文章到此为止写无可写,那他就不是马斯克了。如果资本家是马斯克的a面,那在我看来他的b面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资本家更像是实用主义者与功利主义者的结合。看看特斯拉,这个处处体现着马斯克的经营哲学,被他拿来与这个世界赌博的筹码,没有太多浪漫可言。
但是马斯克对于人类登陆火的梦想与此不同,它带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果从短期盈利角度来看space x的话,这绝对不是什么好的项目。但从2002年space x诞生以来,马斯克一直在向着这个梦想前进。
始终仰望星空的人,或多或少都带点浪漫主义者的影子吧。
2019年的时候,在lex fridman的人工智能播客上,马斯克朗读了卡尔·萨根的《暗淡蓝点》中的名句:“它(地球)在那里。那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一切。在它上面有每一个你所爱的人,每一个你认识的人,每一个你曾听说的人,每一个曾在那里度过一生的人。我们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言之凿凿的宗教、意识形态、经济学说,所有的猎人和强盗,所有的英雄和懦夫,所有文明的创造者和毁灭者,所有的国王和农夫,所有热恋的年轻情侣,所有的父亲、母亲和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所有的道德导师,所有腐败的政客,所有的超级明星,所有的最高领袖,所有的圣徒和罪人,从我们这个物种存在的那天起——都发生在这粒悬浮在太中的尘埃之上”。
在人工智能播客上,马斯克欣然为《暗淡蓝点》加上了自己的“序言”。
我觉得卡尔·萨根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的浪漫同样也吸引着我,我读过他几乎所有中文译版的作品,并深深喜欢上了这位科学家。对他的喜欢,或许是我和马斯克仅有的共同点吧。
诚然,如果从“为人类文明找出路”这个角度来看马斯克的仰望星空或许并不是单纯的浪漫,但这种追求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浪漫主义色彩。马斯克并非只信仰资本家的功利主义,他的人格、意志和还有更宏观的体现。
所以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他的这种与众不同?或者说这种魅力?
马斯克一面是典型的资本家形象,另一面却带有很浓的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探索与求知欲望。这种矛盾体的结合让他更像早期的资产阶级,而并非今天的资本家。
美国的政治学家弗雷德里克·沃特金斯在二战时期写过一本梳理性很强的书《西方政治传统:近代自由主义之发展》。书中沃特金斯提到,工业革命后,早期的资产阶级(书中采用的是中产阶级说法)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以及工业化的推进,一部分人转向了庸俗作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市场中,将金融资产当做了衡量幸福和成败的唯一标准,而另一批人对艺术和科学知识更感兴趣,形成了知识分子团体。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分裂愈加明显,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后者的代表。
可以看到,与今天的情况不同,早期的资产阶级是既对业充满热情,同时保持着极强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这个集成功商人、发明家、政治家于一身的人。
在一定程度上,我觉得马斯克和富兰克林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都是成功的商业家,同时对事物始终保持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不只是庸俗的追名逐利者。但不同的是两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在富兰克林的时代,全球化和消费主义还是比较新鲜的东西,而马斯克的时代,这些都早已成为主流。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所以归根结底,马斯克只能是他自己,而不是另一个富兰克林。
人类社会需要马斯克这样的人去推动发展,但最好别太多。
我计划将马斯克的传记纳入我2024年的书单,这个决定我考虑了很久。如果读完后我有新的观点,或是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我会再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但其实我更想知道的是,如果某一斯克能够将人类送上火星,他会选择将哪些人送上去?
(注:本文涉及的观点仅与作者本人有关,不代表太平洋汽车网的观点!)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 黄克宇)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